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所有名师都可以“稳坐”讲台......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19-06-24


编者的话:


前段时间,从教了20多年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郭老师,遇见一件很难理解的事儿。在新学期刚刚开学十几天,有二十几位家长找到学校,表达对她教学的不满,列出来的现象有近10条。郭老师针对家长们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了解释,但几天之后,学校仍在家长们的要求下换掉了她。


此事一出,激发了不少教师对于家长“不懂教育”的口诛笔伐,也有不少思考的声音,我们特邀请了两位作者从不同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名师被下课,其名“并不可名”?


胡加良


名师,让人肃然起敬!凡名师,必多头衔,必会教导别人如何为师,然而,某名师居然因家长们的投诉而“被下课”,堪为教育界之奇闻。于是乎,该名师撰文述其“被下课”而要捍卫师者之尊严,该文引发圈内轩然大波,某专家在肯定其理性、深刻的同时更是振臂一挥,呼吁老师们要广为转发,要向“最可怜、最无能”的校长讨还公道。一时间老师们纷纷留言、义愤填膺,将矛头对准校长,要维护教师专业之尊严云云。笔者首先对该教师的遭遇表示同情,这是一个从教者的奇耻大辱,这样被下课确实是有失尊严。可是,让校长下课,或者让家长收回要求,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就是维护师者之尊严了?


笔者感到奇怪的是,该文后的留言如此一面倒,难道此为全部之民意?难道老师们理性的留言一个也没有?如果老师们的愤怒可以解决尊严问题,那么学校岂不成了闹剧场?相较于老师们一面倒的留言,这位当事者的文章并没有完全情绪化,在试图冷静说理,但是缺少自我反思的罗列及对留言的单向开放,仍不足以说明事理、仍无助于事件的解决。笔者并不完全清楚家长们的诉求,也没有看到校长的言论,在事实并不完全明晰的情况下也只能凭其文中的信息辨析之。



教师优秀如斯,何以令学生反感、家长声讨,且不是个别而是“群起而攻之”?按常理,不到忍无可忍,家长即使刁蛮,也不至于撕破脸皮、集体行动。其文中几乎没有自我反思,有的只是辩解,文后有的只是支持她的留言。完全归咎于家长不懂教育,似乎缺乏说服力,起码该教师之优秀程度值得怀疑。难道该教师不需要做些反思与改进?


奇怪的是,为何事发突然?是自信过头抑或信息闭塞?开学这么多天,虽不是班主任,难道不让进家长群就不需要与家长们交流?从其自述中可看出,该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明显欠缺,人际关系处理难道不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在笔者看来,该教师与家长和谐相处、密切合作培养孩子的目的并没有达成。作为教师,接手新班级,必须尽快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教育状况,引导家长支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施教策略以形成最大共识。努力沟通教育理念,得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这是一个普通教师所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知识,也是基本职责,更是尊重家长的基本表现。为名师者却不懂,莫非其名“并不可名”?


学校与家庭自有边界,确实不应越界干涉。但是,当学校安排的教师出现较大问题时,且家长们有广泛的共识时,还能用家长不干涉学校事务一言以蔽之?是什么让家长宁可让代课教师来上课而不愿意再让名师任教?这里面都是家长的错?因为他们不专业吗?抑或校长不顾教师尊严、不坚持原则?难道教师与校长、家长转瞬就会变成敌我关系?此说法显然难以服众。师者尊严需要建立在学校、家长普遍认可的基础上。



在笔者看来,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必定会把握教育的分寸,寻找接近目的较容易或较为不过分的办法完成自己的教育理想。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绝不会自以为是开展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专业者而看不起家长,必先与家长、孩子们适度沟通,听取意见与建议。必先尊重上一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形式,在学校与家长们大体可以接受的情况下,适度开展已经充分论证的改革。其自述中,布置预习与自学、拖堂、课文没上好先拓展、讲故事到下课等辩解,笔者看不出任何先进的改革思想,甚至连标新立异都够不上,因改革而下课的理由未免牵强,家长们并不是在投诉一位改革者更像是在投诉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教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但凡自以为是的、脱离民意的改革,必招之反感、必致严重后果。改革到底为了谁?一句话,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人的“后花园”。


家长的指责也可能是轻率的、情绪化的,也可能是非专业的,但罗列出的家长们换师的理由并不完全是无理取闹的,至少说明该老师的改革已脱离实际。该老师对家长的意见一一答复也证明不了其专业性,至少缺少谦虚的自我反思与改进。最终都是别人的错,这会让自己提高吗?


教育的常识告诉我们,教师与家长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的根本利益,而分歧大都产生于教育观点、思想及方法上,而非专业不专业、谁更道德或刁蛮。在中国,残酷的竞争让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具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关切,孩子们在学习上的任何波动都牵动着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家长们首先需要的是正常的学习状态、稳定的成绩,这并不为过。是的,家长们也难免浮躁与急功近利。


笔者并未同老师们“一面倒”地支持该教师,并不代表着笔者就是支持家长可以因一些私人要求而干涉学校事务,或支持校长无原则对家长妥协随意换老师。但事已至此,首先需要的是专业的、冷静的反思,莫将问题全归因于他人,更不能认为自己是专业的而自证无错,这样于事无补且不符逻辑。老师,证书已冷,对家长、孩子的主要影响还是实际的教学思想、学识及言行,当然还有道德及人格形象。


另外,仅单向放出老师们“起哄”的留言,有助于事件的解决吗?动辄让你辞职的起哄者更需要你去审视。抬出专家来站台,无助于缓解事态,反而会起负面作用。当然,作为当事学校的校长,定要全力与家长们沟通、冷静分析,避免事态恶化,努力形成最大的共识来维护老师的根本利益。王国维语:“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教育首先需要入世,认清现实,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营造超出的境界,切莫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督导室)


名师,学校为什么不保护你?


陈林


前段时间,又一则名师“冤案”在微信圈里盛传开来。大致原因是:才教了十几天的课,却遭到了二十多名家长“有组织”地列举了近10条“罪状”的投诉,最终名师因与校长对有关分歧的辩论无果而“被下课”。


该名师撰文向外界报告了自己的“反思”。“反思”逐条利用教育专业理论批驳了家长的投诉,并呈示了好朋友也是其曾经的导师——某知名教育专家对自己遭遇的系统看法。自己帮学校做了反思,大致意思是当今学校管理大于教育,且没有用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公共地带。最后也发出了追问:学校是否应该采取措施理性保护名师?是否存在体制弊端?


某名师用教育专业理论批驳家长投诉的内容,很多涉及自己对教育和教学的理解,有一定道理。但从其承认的一些事实来看,有些情况也确实是不应该发生的。比如拖堂,其解释显然是无力的,一位名师应该是能够在上课之前就计划好课堂节奏,并且在课堂现场也是能够灵活调控的,倘若真的要拖堂,也应该征得学生的同意;关于迟到,学生说有10-20分钟,但其实只有一两分钟,这说明学生对教师迟到也是很反感的,且教师假装迟到,也应该跟学生说明,开学才十几天已经有了两次。


其实,这位名师的很多令家长“不解”的做法,都没有跟学生解释,都是按照自己“名师”的思路在进行。即使像“只讲外面的”“一堂课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多倾听、少做笔记”等问题,看起来这位名师从语文教学特点的视角来解释是通的,但仅仅十几天,就发生了这么多有悖“常理”的“问题”,也难怪家长心慌,要求更换老师。


按理来讲,该名师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对学生和家长做出一些解释和承诺,以消除误解。然而一个细节说明了其间可能有些小问题:班主任居然不允许科任老师进家长群,这在目前的和谐社会里似乎让人不太理解,是不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存在没有相互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这位名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畅,与班主任之间可能也存在一些信息无法双向流动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后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失败,可能直接导致了“被下课”。



按理来讲,学校有这么一位优秀的、有声望的名师,应该会千方百计地保护。但为什么学校最终放弃了保护?我想,这里可能有这样的原因:


第一,学校希望该名师跟家长妥协,但该老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看起来是因为这位名师有深刻的语文教学认知,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然而,这里面也是有些我认为的认知误区的:教基础知识与培养所谓的核心素养难道是矛盾的?再看该名师列举的其语文教学内容的构成,基本上等于没说,也没看出她到底想培养孩子怎样的语文素养,所列举的内容中,仅最后一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可见其对语文素养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我想,这应该是这位名师没能说服校方的一个原因。


第二,在这位名师的眼里,家长仿佛对语文教育教学是一无所知的。我不知道这位名师的学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说:“我们不需要改进,我们不需要进课堂听课,换老师,坚决换老师,换‘代课’老师!什么样的都行,坚决换!”这是异常强烈的口吻了,近乎达到了彻底的态度。那么这里面是不是有平时就积累下来的一些误会发生了质变?作为校方,显然是希望家校关系和谐的,家长达到了如此程度的情绪,这说明这位名师与家长的关系可能已经很紧张了,学校也一定会反思其中的问题。


第三,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名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也是欠缺的。一位教师,如果对学校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就不会理解学校做出的一些决定,从而也很难将学校当作自己的团队组织,即使校长有很大的容人之量,但长此以往,学校也可能感到“失望”“伤心”。



这位名师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校方都可能存在交流沟通问题。笔者不否认当今有些学校确实有“管理”大于“教育”的现象,也有所谓“丢卒保车”的不公平事件的发生,但有时候老师们,尤其是名师,也应该反思反思自己,是否过于自信?是否缺少名师“俯下身子”的对外交流?真诚希望该名师能够继续实践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并且获得校方和家长、学生的认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胡加良、陈林


推荐阅读:


老师,良善的你一定要幸福


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